全程導醫(yī)網 綜合消息:“控制癌癥的出路還是在預防!”近日,在由衛(wèi)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、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“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促進計劃———傳遞希望”項目啟動會上,包括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張廣超教授、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工作部部長支修益教授、軍事醫(yī)學科學院附屬醫(yī)院乳癌科主任江澤飛教授等在內的所有與會專家,都反復強調,目前,在迎戰(zhàn)癌癥———這一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最主要的殺手時,不重視預防,就只會離勝利越來越遠!
張廣超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人們必須要看清癌癥越來越“猖獗”的現實。目前,我國每年新發(fā)癌癥病例200萬人,因癌癥死亡人數為140萬。癌癥死亡率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.5%;其中,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食管癌、結直腸癌、乳腺癌、宮頸癌及鼻咽癌合計占癌癥死因的80%以上。“更可怕的是,癌癥發(fā)病年齡提前了15—20年。這些主要的癌種,35—55歲發(fā)病群體比率趨于上升,肺癌原來是40歲以上人的專利,現在25歲就出現了,乳腺癌病人甚至提前到了20歲前。”張廣超說。
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,支修益解釋說,主要和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化有很大關系。“腫瘤細胞由‘叛變’的正常細胞衍生而來,在多年環(huán)境、飲食等共同作用下而形成。當人們還是孩子時,就陷入了作息不規(guī)律、沒時間運動、整天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困境,再加上環(huán)境污染,致使這些‘壞東西’和人們過早接觸,越來越多正值壯年的人患上癌癥也就不足為怪了。”
更讓人揪心的是,癌癥早期治療的患者卻不到10%。“因此,加大預防是目前控制癌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。”張廣超說,必須搭建癌癥預防的三級“屏障”。首先,病因預防。即消除或減少可能致癌的因素。如戒煙限酒、避免紫外線過度照射、維持正常體重、堅持鍛煉、均衡飲食等均有助防癌。對于宮頸癌、肝癌、胃癌等,還可通過疫苗、抗生素等手段來減少感染,預防發(fā)病。其次,“三早”原則。
惡性腫瘤約有75%以上發(fā)生在身體易于查出和發(fā)現的部位,因此通過防癌篩查,早發(fā)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是提高治愈率、降低死亡率的關鍵。最后,防止惡化、殘疾的康復性預防,采取了多學科綜合診斷和治療,完全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。
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專家張廣超:控制癌癥、重在預防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