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網友發(fā)微博稱,幾天前,她的爺爺在醫(yī)院病危即將離世,家人撥打120,希望將老人帶回家。沒想到,急救車趕到后,車上工作人員竟然索要紅包。由于當時情況緊急,家人被迫支付了費用。江蘇省南京市急救中心及時調查處理了此事,目前相關當事人已經到市民家當面道歉,并且退還全部款項。(2月18日《現代快報》)
急救車作為一種特殊的醫(yī)療資源,所承載的是老百姓“等不及”、“傷不起”的救助需求。近年來,運送即將去世的老人回家的單子越來越多,這雖然不屬于院前急救的范疇,但其中的焦灼和迫切之情卻沒有差別。然而,趁火打劫的“急救車紅包”,卻讓臨終關懷變成一紙空文,也引發(fā)人們對越軌行為的討論和反思。
“急救車紅包”既暴露了少數工作人員素質不高、唯利是圖的嘴臉,也反映了急救資源在管理和運營上的短板。急救車不僅要提高使用效率,“好鋼用在刀刃上”,也要處理好公平問題,杜絕漫天要價。就此而言,避免“急救車紅包”的再次上演,還必須從制度設計上實現急救資源的優(yōu)化配置。
與院前急救不同,送即將離世的老人回家是一種約定俗成、心照不宣的市民習俗。此時,救護車也具備一定的公共服務屬性,不能任由工作人員自說自話,將角色規(guī)范拋到九霄云外。
詩人泰戈爾曾說,“讓生命如夏花般燦爛,讓死亡如秋葉般靜美”。作為一種人文關懷手段,送即將離世的老人回家不具備充分市場化的特征,這也就意味著急救車不能像一般的市場主體那樣刺激消費,不能一個勁地鉆進“錢眼”,而應該兼顧公共利益和百姓的情感需要。